株洲日報·掌上株洲記者/陳洲平 通訊員/龍琦源
11月19日,一場老人聚餐在茶陵縣腰潞鎮東南村日間照料中心舉行,近百位60歲以上老人共聚一堂,在寬敞明亮的大廳里,享受了豐盛大餐。
這樣的聚餐活動在東南村,每逢農歷初一、十五都會舉行,已經持續三年多了。一說起村里的日間照料中心,村民們紛紛點贊李文喜,因為中心的修建和運營資金基本上靠他捐贈。
▲老人們在日間照料中心打桌球。 李育桃 攝
中心建設源于一場回鄉祭祖
2017年春節期間,東南村李氏家族像往年一樣發起了一次祭祖活動。自幼隨長輩遷居東山村、長年在外地發展的湖北襄樊博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喜,回鄉參加活動。
由于遭受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場洪災侵襲,東南村李氏祠堂被大水沖壞,一直沒有修繕。在祭祖活動中,一些長輩動員晚輩積極捐款修繕祠堂。
“我是黨員,也是李家人,回報家鄉是我應盡的義務,修祠堂不如建日間照料中心,這樣可以惠及更多的老年人,我愿意捐贈費用!”面對族人們的勸說,李文喜說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說到就做到,2018年,李文喜捐贈了首批資金200萬元,東南村開始修建“孝德李氏會堂”,規劃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,后連續兩年又分別追加資金50萬元。
說是“孝德李氏會堂”,其實就是村里的日間照料中心。2019年10月,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,服務覆蓋東南村中下片區所有60歲以上老人。為了確保中心免費為老人提供服務,李文喜每年還捐資20余萬元用于日常運營維護。
日間照料中心化身“老人樂園”
走進東南村日間照料中心,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頗具古風紅漆大門,上面一塊牌匾書寫著“孝德李氏會堂”。穿過大門,整個中心被一塊屏風分割成兩進的四合院,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。
中心前院左側是村老年協會辦公室和多媒體功能室,投影儀、音響、電腦、液晶電視一應俱全;右側是老年大學教室,擺滿了桌椅,教室后面的大書柜中放著各類書籍。越過屏風是一片寬闊的廣場,整個廣場由大理石鋪就,上面布滿防滑花紋,點綴著花盆和花壇。廣場左右兩側是用來休息和娛樂的床位房、棋牌室、桌球室;廣場正前方是宴會大廳,紅漆粉刷的圓桌、藤椅、蓮花燈等將大堂裝飾得頗具古風,大廳左側是寬敞的廚房。
“我經常來中心玩,打桌球,下象棋,天氣好的話,還可以在廣場上曬太陽,日子過得很愜意。兒子好幾次想接我去長沙住,我不愿意去?!?0多歲的李文超說起在村里養老的生活,臉上洋溢著笑容。
東南村黨總支書記譚桂祥說,如今日間照料中心每天平均接待老人60余人以上。天氣好的話,來的老人更多。中心聘請了專人搞服務,還不定期組織開展桌球賽、老年KTV等活動,每天熱熱鬧鬧的,宛如老年樂園。
孝老愛親成為村里新風尚
在日間照料中心前院右側墻上,兩張榮譽榜吸引了記者的目光,上面寫滿了中心籌建時捐贈者的照片和捐贈金額。除了李文喜,還有近100位村民捐了款,數額不等,多的有數萬元。
“回報社會回報家鄉,一直是我創業的初心,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善舉帶動更多人奉獻愛心?!崩钗南苍陔娫捴懈嬖V記者,多年來,他一直堅持做公益事業,2017年被選為湖北省光彩事業促進聯合會副會長。除了日間照料中心,這些年東南村、東山村乃至腰潞鎮建橋修路,他先后捐了款。他還向湖南省教育基金會捐款,指定扶持茶陵教育事業。
李文喜的善舉,慢慢地感染了村民,如今東南村的鄉風文明更好了,孝老愛親的氛圍更濃了。
“近年來,東南村鄉風文明的變化,助推了基礎設施建設、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開展,村民們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人心很齊?!绷_四海說,他希望更多老鄉回報家鄉建設家鄉,助力鄉村振興。
記者手記:鄉村振興呼喚更多實在的“桑梓情”
不修祠堂,建設日間照料中心,出資保障運營;建橋修路支援教育,他總積極捐款……近年來,在外“出息了”的李文喜一直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,用自己的力量回饋家鄉,用慷慨的奉獻造福故土。細數他的善舉,都落在實處,并影響長久,改變了東南村鄉風。
近年來,像李文喜這樣回報家鄉的新聞常常見諸報端,有人出錢建學校,有人投資興業、有人關愛弱勢群體……這些善舉奉獻了愛心,值得人們點贊和效仿,若善舉再延一點,規劃再細致一點,效果會長久一些,不會“曇花一現”,如愛心捐贈的公益設施,沒有維護,成了棄物;投資興業,因“水土不服”,項目最終不了了之;關愛困難鄉親,也只解了燃眉之急,沒有長遠打算。
當前,鄉村振興正如火如荼開展,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,“離鄉鄉賢”是一支重要力量,如何讓他們的支援變得更加“實在”,值得人們深思。
首先,政府部門應當構筑“離鄉鄉賢”回歸的政策體系,引導更多“離鄉鄉賢”回饋家鄉交流,讓他們把外地的治理經驗、寶貴資源帶回來;其次,要出臺保障措施,確?!半x鄉鄉賢”返鄉投資和參與基層治理的連續性和有效性,讓善舉能夠行穩致遠;最后,積極引導“離鄉鄉賢”開展務實的善舉,避免作秀的成分。
深耕鄉風文明,留住鄉愁古韻,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,要讓“離鄉鄉賢”以更實在的善舉守護好鄉風、鄉愁、鄉韻。
全文轉自株洲日報·掌上株洲